本网讯 11月16日下午,华南师范大学王棣教授做客我校东江大讲堂,在图书馆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宋代的海外贸易——漫谈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校长彭永宏主持,政法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外国语学院部分师生聆听了讲座。
王教授结合文献记载和实物考察,从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命名、中外交通路线的转移、海上交通路线与地区、宋代航海技术的进步、宋代海外贸易的港口与市舶司、唐宋时期广州的海外特色、海商与舶贷、宋代海外贸易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宋政府对海外贸易的政策与管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根本原因及其历史地位等十个方面进行了讲述。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命名,王棣教授认为“海上丝绸之路”实为“海上瓷器之路”,并通过展示中外交通路线的转移示意图,指出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受阻、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故宋代中外贸易主要指的是海上贸易,希望我们能用全球视野去看待古代中外交通路线。接着,王棣教授通过图文解说和史料结合,介绍了宋代造船业的发达、远洋航行的尖底船、被普遍使的用罗盘、隔密舱的推广、载重量的提高等情况,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宋代的航海技术。他还介绍了唐宋时期广州的海外特色、唐宋时期的蕃坊及怀圣寺、广州与海外贸易——南海神庙、广州与海外交通——先贤古墓的联系以及海商与舶货的联系,强调宋代宽松的对商政策,使得华商和蕃商脱颖而出,他们在对外贸易中多选择进口香料、药物、植物等新消费型商品,瓷器、铜钱、铁器、布帛、茶等则为主要出口商品。对外贸易不仅带来了宋朝的经济繁荣,也为政治改革带来了契机,同时也有助于中国科技文化的传播,增强了佛教、伊斯兰教等中外宗教的文化交流。
王教授最后分析了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推动因素。他认为,宋代以后承认私有产权以及形成的一系列保护制度刺激了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使得市场经济空前活跃,市民社会逐渐形成并大大提高了市民的消费能力,政府推行的“重商”政策也使得宋中后期开创了一个中国主导的国际贸易时代。
聆听完王教授的学术讲座后,彭校长表示意犹未尽,强调王棣教授作为这个领域的知名人物,骨子里有着敬业奉献的精神与如饥似渴钻研学术的求知欲,是集职业操守、道德操守、国家情怀于一身的学者;他的扎实功底与渊博学识如春风化雨般滋润了我们,其带来的多维性、系统性、哲学性都是我们学习的目标;惠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节点,大学生有需要且有必要了解过去并联系当下,以更好地理解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希望通过这次讲座,培养在座大学生的批判精神和理性的辩证思维能力,切实践行“敦重、明辨”之精神。
老师们和同学们也表示,讲座进一步增强了大家对唐宋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的了解,王教授这种孜孜不倦的学术精神值得好好学习!
文:黄秋梦 陈金漫 赖婷婷 图:张莹 吴佩文
审稿:陈梦 陈雄辉 审核:金伟 签发:赵日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