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携手战疫情】关键时刻显担当 抗“疫”一线吐芳华

首期“中青班”部分学员抗“疫”侧记

本网讯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我校首期“中青班”的结业计划。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疫情之下的新形势,我校首期“中青班”学员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活跃在教学、管理、服务第一线,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风采。

周元洪:以生为本 用心服务

作为我校首期“中青班”班长,现任学生处副处长的周元洪老师在疫情防控期间,牺牲假期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认真做好学生资助、教育管理和服务等工作,根据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制定个性化资助方案,先后为在鄂学生发放慰问金,为特殊困难学生发放特困学生补助、网课流量补贴、困难毕业生就业补贴等资助款项,资助金额达75.932万元,累计1660名学生受益。通过日常沟通联系、提供无接触式配送餐食和生活用品、定期走访学生宿舍等贴心服务,加强对25名寒假留校学生的关心关爱和教育引导,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帮助他们提高自我防疫意识,让学生管理工作更有温度,得到同学们的充分肯定。

汪华斌:用好网络教学 推动教学改革

作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汪华斌老师一方面积极做好自身分管工作,另一方面充分认识到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客观需求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方法。他认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乐意接受课程教学,并主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探索,实际上就是教师改变教学理念、精心设计、不断打磨教学内容的过程;教师应结合专业实际,逐步建设好微课视频、项目案例、测试题库等课程线上资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利用手机可以做到随时、随地学习;在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改革评价考核制度也十分重要,如利用超星平台,通过“统计—>成绩管理—>权重设置”进行分配,根据需要选择作业、课堂互动、课程音视频、签到、测试、话题或讨论的参与度等方面的占比,并在允许学生查看成绩上打勾,期末评定成绩时,平时成绩就可以从学习通的成绩统计中直接导出,这样一来,平时成绩的评定教师做到有理有据,学生自己也心中有数。

他表示,无论什么形式,要上好一堂课,归根到底取决于教师自身备课是否充分,教学材料或课外扩展内容准备是否齐全,对知识点的把握是否了然于心等方面。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备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长期坚持不断学习研究、应用实践、琢磨思考的过程。

曾辉鹏:以学生为中心 让学生爱上学习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的曾辉鹏老师具体讲授《建筑设计基础》《城市设计》两门课程。教学过程中,他善于运用实践经验来传授知识,授课前对不同的软件进行了初步测试,对建筑设计课程的教学进行简单的总结,分成课前预习+预习笔记,原理讲授+课堂笔记,场地研读+章节习题,草图+评图进行讲解,拓展教学资源;同时对学生进行分组,一方面采取小组学习的方式辅助线上教学,另一方面也为后续线下教学课堂做准备。为保证线上教学质量,他还增加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重,建立学生之间互相评图的学习机制,并组织进行网络答辩。

他表示,网课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不是教学的目的。尽管可能有不一样的插曲,但是这些尝试都是老师们辛苦努力的结果,希望同学们也要尊重老师们的付出,认真做好课程自主学习。

刘玉彬: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注重学生思想引领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学校很多工作只能通过网络来开展。作为专任教师并兼任数学与统计学院数学系主任的刘玉彬老师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积极构建《常微分方程》网络课程,改革教学方式,组织开展网络教研活动,提升网络教学效果,另一方面注重创新方式,开展线上主题班会、党员挂钩宿舍交流会,强化学生思想引领。3月22日,他以钉钉视频会议为平台,组织17数学1班全体同学召开了以“同心战‘疫’”为主题的主题班会,班会以同学分享、观看视频《一直到黎明》等方式,引导大家积极思考青年大学生的责任与担当,让同学们深受触动;同日,他以同样的方式,组织自己联系挂钩的南苑8栋A305宿舍全体舍员开展了长达两个小时的网络面对面交流,认真回答同学们关于教师资格证考试、网络在线学习、专业学习与职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与困惑,在让同学们感到学习更有定力的同时也缓解了在家学习和等待返校开学的焦虑。

陈秋锋:挂职干部展担当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在大亚湾区挂职的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陈秋锋老师从大年初三开始,即连续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他积极协助挂职单位出台工业商贸流通金融企业节后提前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指引,做好企业员工信息摸排工作,带领人员向企业传达疫情防控相关通知要求,指导企业落实疫情防控工作的主体责任。为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的供应,他先后深入惠州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深圳金百泽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科翔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督导企业做好节后复产复工工作,现场咨询企业防疫物资准备、消杀、员工管理及疫情应急预案的准备工作。为做好节后企业复产复工工作,他协助挂职单位在全市率先出台企业复产复工报备制度,并进驻惠州比亚迪实业有限公司、惠州鸿通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11家企业检查复产复工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

吴冠聪:以身作则推进网络教学 全心全意做好文化服务

作为美术与设计学院负责教学工作的副院长,吴冠聪老师在开展网络课程建设工作中统筹安排美术与设计学院66门理论+实践类课程的网络平台建设,基本达到全覆盖;大面积动员青年教师做技术先锋,让一部分课程成为示范性课程;组织新老教授组成课程团队,克服畏难情绪;主动承担技术、教学指导服务,及时在线上答疑,并制作符合专业特点的技术教程;提供大量中国美院、广州美术学院等针对性强的资源,鼓励老师利用现有的优质资源建设平台,做好知识海洋的引航员;做好网络课程的督导工作,以督来引导教师的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与此同时,她还作为我校申报广东省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基地的组织者之一,积极组织走访龙门农民画,组织服务申报团队,完成佐证材料、申报书修改等工作;作为科研工作者,她在疫情期间撰写完成了一篇关于龙门农民画研究的论文、发表了一个设计作品,拟发表在中文核心期刊。

柴文龙:立足平凡岗位 做好服务工作

作为学校的中枢部门,党办、校办、校友办(合署)承担的工作任务异常繁重。在该部门的诸多党员中,柴文龙老师坚持本色、兢兢业业、任劳任怨、默默奉献的品质让人印象深刻。他心有组织、从不推脱,疫情防控期间积极办理学校相关疫情防控文件,参与学校春季开学方案以及师生分批分期返校工作方案等防疫文件的撰写,做好党委会网络会议相关会务保障及会议记录等工作;他心有教育、心系学生,认真做好“党员联系学生宿舍”工作,通过微信群及时给学生发送学校防控通知、防疫知识、相关书籍、专题片等十余次,举行微信视频见面会一次,认真解答所联系宿舍学生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问题,目前整体状况良好;他善于思考、服务教学,作为学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团队一员,认真做好线上教学辅助工作,及时指导、答疑学生在线学习遇到的相关问题,制作微课程《走近〈病毒星球〉》,参与学校思政微课比赛。

范思婕:关爱师生 做好服务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作为政法学院办公室主任的范思婕老师想师生之所想、急师生之所急,努力做好上传下达、服务师生等各项工作。她与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一同前往学生宿舍探望留校学生,关心其在校生活细节,介绍疫情防控形势和知识,安抚学生心情,指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备考公务员。疫情初期,因了解到大部分老师缺乏口罩,并且购买口罩难度较大,她通过多方打听找到了口罩供应方,为老师们购回口罩2000个,在快速发放给有需要的老师的同时,还主动捐赠50个口罩给学校保安人员使用。作为一名党员老师,她寒假期间主动与挂钩联系的学生宿舍成员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细心关心宿舍4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经常转发学校相关通知和正能量信息,解答他们的疑问,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她每天按时提醒学院全体老师进行健康打卡,每天与身处疫情重点地区的老师和在国外、境外的老师保持联系,了解其身体健康情况,确保对全院教职工的健康和行程监控及时到位,消除老师们的疑虑。

令人敬佩的是,当了解到中国脐橙之乡——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安西镇李冬惠阿姨自家产的“红灯笼”脐橙无法发出,大量滞留在惠城区时,她主动于2月27-28日两天发动亲朋好友和邻居同事们购买,帮助李阿姨顺利销出100多箱橙子,及时减少经济损失。


供稿:组织部

审稿:李江山 杨智圆   审核及签发:金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