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我校举办“这就是中国”主题演讲比赛

本网讯 为进一步宣传中国人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出来的战斗精神和家国情怀,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优势,切实加强青年学生的思想引领,由党委学生工作部主办、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的“这就是中国”主题演讲比赛(决赛)于10月19日晚在图书馆报告厅举行。副校长刘国栋,学生工作部、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出席活动,全国演讲口才培训师考评委员会执行主任罗雁,我校团委书记赖昭华,学生工作部副部长田翠华,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杨倩、赖平老师老师,文学与传媒学院朱淑仪老师受邀担任评委。经过初赛、复赛的激烈角逐,最终10位选手脱颖而出成功进入当天的决赛。来自各学院的100多名师生代表现场聆听了选手的精彩演讲。

活动现场

来自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的黄子珂以“病毒不相信眼泪,但中国人让我们相信奇迹”为主题,以亲身经历讲述了疫情中的感动与温暖,她的精彩演绎感染了现场观众,一举获得“最佳人气奖”。政法学院卢桂玲、地理与旅游学院张美晨和教育科学学院的吴婷通过战“疫”中闪耀的中国印记诠释了强大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向心力。数学与统计学院陈颖莹、蔡耀谆生动描绘了00后责任于肩、逆风而行的中国好青年形象。音乐学院傅攒淇、文学与传媒学院邹婷婷传递了互帮互助的中国人、中国情,讴歌了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共同战役的光辉形象。外国语学院叶潼和体育学院陈志杰讲述了疫情无情、人间有情,疫情防控、师生共同行动的感人故事。选手们激情的演讲展现了在抗击疫情中中国共产党正确决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展现了中华民族在抗疫中的重大战略成果。精彩的演讲深深感染了现场嘉宾与观众,引得掌声不断。

参赛选手

参赛选手演讲结束后,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林清明教授对参赛选手的总体表现进行了点评。在肯定参赛选手运用多样形式演讲方式的同时,对选手们在主题升华、内容把握、融入自身的体验等方面提出建议,鼓励选手要善于分辨光怪陆离的媒体信息,透过万花筒般的社会现象,通过自己观察、思考,用佐证的、理性的、客观的态度分析看待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制度、我们的党和我们的人民,以及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形象。

刘国栋在讲话中借用部分选手演讲中的事例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党、对国家的深情热爱。他谈到,伟大抗疫精神的营养来自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来自伟大的中国人民,来自优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来自我国坚实的综合国力,也来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刘国栋号召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他也鼓励大家,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刻苦读书学习,练就真本领,成为锐意进取的行动者。

附:获奖名单.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