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新闻

第三届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首发式举行

本网讯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中央关于基础教育重大决策部署,在推进教育改革发展中提供智力支持,服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战略任务,4月14日下午,学校第三届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教师发展的实证研究暨“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首发仪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线下会场设于我校旭日科技大楼A座302会议室。

本次活动是由我校科研处、教务处、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学报编辑部,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惠州市语文教师教育联盟,校地数学教师教育联盟,我校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与评价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以及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联合主办,活动主题为“讲好中小学名师成长故事,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次活动得到了来自全国的23位中学语文名师和来自广州、深圳、东莞和惠州的29位中小学数学名师的鼎力支持。我校副校长郑文,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齐宪未,惠州市语文、数学教研员,惠州市中小学领导及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代表,我校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科研处、教务处、学报编辑部、图书馆、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教育科学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有关负责人以及名师成长研究团队成员、卓越班学生代表等参加活动。活动由我校科研处处长蒋辉主持。

我校副校长郑文致辞

郑文在致辞中指出,第三届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暨“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首发式立足于基础教育研究最新动向,践行教育初心使命,结合我校区域发展定位,进一步探讨地方高等院校如何在新时代更好地服务基础教育,如何扎根中国大地研究基础教育,研讨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评价领域的问题,探索其研究路径,凝练出研究成果。今天首发的“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四本专著是文学与传媒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的骨干教师们共同努力,运用扎根理论深入开展探讨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也是“党建+申硕攻坚”专项行动的最新成果,充分发扬了党员教师扎实的学术研究优势,将助力学校坚决打赢申硕攻坚战。

惠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齐宪未讲话

齐宪未在讲话中指出,近年来,惠州学院和惠州市教育部门以及惠州市中小学深度合作,实现了区域大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本次首发的“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就是UGS合作模式的突出成果,惠州市中学骨干教师深度参与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撰写,共同解读中小学名师成长的规律,为广大中小学教师走进名师、了解名师、学习名师,乃至于成为名师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和路径,也为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切实做到了讲好中小学名师成长故事,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推动UGS联动,构建卓有成效的教师教育发展共同体,更好地满足人民对于教育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办惠州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伟教授发言

我校教育科学学院院长陈伟教授作为“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的见证者和策划者,介绍了“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丛书”的立意,认为教师是“三教”(教师、教材、教法)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开展教师发展研究具有显著的政策价值;教师是提高教育发展质量、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最具能动性的因素,开展教师发展研究具有强劲的实践价值;教师发展是教育研究的永恒主题,开展教师发展研究具有永恒的学术价值。深化教师发展研究、具体探究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有助于彰显惠州学院教育学学科建设、学位点建设的特色。教育学学科基于学校“理工科特色鲜明、教师教育卓越发展”的办学定位,瞄准申报教育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近期建设目标,在教师教育研究领域选择教师发展研究课题,以中小学名师成长规律研究为核心,运用个案研究、访谈研究等研究方法,探究了不同年龄的中小学语文、数学名师。首批出版4部著作,后续还拟出版2-4部著作。

我校教务处处长陈益智教授发言

我校教务处处长陈益智教授介绍了《走上卓越:数学教师成长研究》的研究情况。他回顾了专著的编写缘起,即职前教师培养与职后教师发展的长期研究与实践探索,学校政策强力支持与基础教育名师倾情相助;简要介绍了专著的主要内容与特色亮点:卓越数学教师成长历程调查、理论研究、问题探究、模式探索,指出关于卓越教师成长模式与发展路径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成果可为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高校师范生培养、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与凝练等提供有益借鉴与参考。

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梦教授发言

我校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陈梦教授代表《新中国成立后30年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改革开放后20年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新世纪20年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三本书的作者发言,从“惠州市语文教师教育联盟”的成立、语文名师成长访谈活动、研究课题的缘起、研究团队的组建以及主要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等方面对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进行系统介绍。她强调,本次首发的三本专著既是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重大科研基础研究重大项目“中国当代中学语文名师专业发展研究”(编号2021ZDJS077)和“党建+申硕攻坚——党员教师深入开展语文名师研究”的最新成果,重点对于漪、钱梦龙、陆继椿、刘永康、胡明道、余映潮、魏书生、李镇西、程红兵、程翔、程少堂、郑桂华、孙立权、陈继英、肖培东、王君、李华平、丁卫军、叶映峰、王岱、倪岗、陈振林等23位全国中学语文名师分为三代,针对专业发展历程、发展路径、教学案例、教育教学思想等开展深入研究,共计80余万字。                     

新书拆封仪式

赠书仪式

郑文、齐宪未、陈伟、陈益智受邀为四本专著拆封。专著作者陈伟、陈益智、陈梦、申东城、李曙光向有关领导、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我校图书馆等赠送了新书。                      

党建+申硕攻坚项目团队合影

本次活动的第二阶段为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分别在旭日科技大楼A座302会议室和数学与统计学院会议室举行,专著撰稿人,惠州市语文、数学教研员,中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以及卓越语文、数学教师班学生参加论坛。

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作主题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应邀作《深度学习: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引擎》主题报告。他指出,深度学习是当前课程教学领域最具号召力、最有共识度的一个学术概念。深度学习是教师指导下的高质量学习,是深入心灵的学习,主要“深”在思维上。深度学习是语文教育高质高量发展的引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主攻方向,让学生经历灵魂震颤的过程、经历思维训练的过程。语文深度学习体现在单篇教学、单元教学、专题教学等各种教学样态中。语文深度学习的过程可以概括为“U+T”学习模型,包括“还原与下沉”“体验与探究”“反思与上浮”“验证与应用”四个紧密联系的学习环节。                          

惠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邱炯亮作主题报告

惠州市第五中学副校长、正高级教师邱炯亮应邀作《整体融通 致力高质量课堂》主题报告。他对高质量教育体系内涵特征、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点、中小学教师如何致力高质量教育进行了阐述,指出中小学教师应在“全育”“立德”“铸魂”“导学”“引创”等方面整体融通努力打造高质量课堂。与会嘉宾、校友、教师聚焦“数学学科育人的课堂教学”“数学师范生的专业成长”“职后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等三个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交流。

文学与传媒学院崔绍怀教授、李曙光博士,蔡财弟、胡斌、郑莉瑜、谢乐媚、曾小玲、唐鑫等惠州市中学领导及语文骨干教师代表结合自己的教学教研实践进行发言;数学教研员钟文辉、汪辉、郭小斌、李晓波、林必志老师,一线数学名师邱炯亮、刘礼祥、刘宏英、张红霞、何逸鹏、刘彩珍、练旭群、刘佩妍、易敏老师等畅所欲言,提出了诸多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路与举措。大家一致认为,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在于高质量的课堂建设,而高质量的课堂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融通,包括全人教育的思想。二是高质量的课堂建设必须要把立德放在首位。三是教育学生要做到心坎上,即育心。四是要教会学生学,如何引导学生学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五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大量综合实践应用中促进学生的创新精神。大家纷纷表示将以本次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聚焦新时代师范生育人质量提升,积极开展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验,促进新时代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在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中做出应有贡献。